【原题呈现】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春秋时期,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,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。管仲带兵阻击小白,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,小白装死逃脱。后来小白即位为君,史称齐桓公。鲍叔对桓公说,要想成就霸王之业,非管仲不可。于是桓公重用管仲,鲍叔甘居其下,终成一代霸业。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,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孔子说:“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”司马迁说:“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。”
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,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。齐桓公、管仲和鲍叔三人,你对哪个感触最深?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。
要求: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一 审题注意
1.“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”“你对哪个感触最深”,说明写作时不能孤立地谈立意角度所在的“某一个人”,而应兼顾其它人物。在写作时要有主次之分,表达“感触”时有比较分析。
2.“写一篇发言稿”,说明这篇文章是在“班级计划举行”的“读书会”上的发言,考虑听众的水平和文化层次较高,要以立意的新颖、深刻打动听众,并且注意发言语言的简洁、优美。
3.“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”,提示写作者在文章的“导论”部分,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,还要有明确的角度,不仅要让人看出你的立意,还要让人看出你观点的源头。
二 立意举例
【桓公角度立意】不计前嫌,用人唯贤。
【管仲角度立意】选择识人之主,方可施展大才。
【鲍叔角度立意】有知人之慧眼,居下位之胸怀。
三 从管仲角度立意写作示例
【文章标题】腹有诗书气不华(标题字体稍大,写粗壮点)
【示例开头】
管仲遇到桓公,被重用,才实现了他名垂青史的不世之功。卧龙遇到刘备,隆中对的三分天下才有了实现的可能。英雄不怕无本领,就怕本领无人识。成功的人,既要有过人的本领,还应有识人辨时的火眼金睛。
【主体大意】
⑴先要努力学习求进,尽量让自己有像管仲那样的超世之才。
⑵本领学到家,就要施展出来,要么开天辟地,要么独当一面。
⑶拓展一:“变节易主”与“与世推移”的思辨性关系论述。
⑷拓展二:“小我”与“大我”(时代发展、国家需要、全球布局等)的统一。
⑸拓展三: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?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进一步思辨。
【示例结尾】
子曰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”普通人终其一生努力,也可能达不到“民到于今受其赐”的高度,但是,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和抱负,才使我们的努力变得有意义。
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我愿意和更多的人一起,以“一匡天下”之志,走在建设祖国、服务人民的大道上。
来源:老程杂记,本文观点不代表写作范文网立场,链接:https://www.xiezuoabc.com/p/2082.html